首页

国产剧情调教系列

时间:2025-05-29 18:25:39 作者: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探什么?怎么去?有何难? 浏览量:86248

  中新网西昌5月29日电 题: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探什么?怎么去?有何难?

  记者 马帅莎

  5月29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这是中国首次实施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也是继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之后,中国再次实施行星际探测任务。

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白国龙 摄

  天问二号任务将完成哪些目标?探测器如何飞往小行星?与探月、探火相比,此次任务有何新难点?工程有关专家日前接受媒体采访作出解读。

  探什么?

  根据规划,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完成多项任务,包括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工程目标方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春亮表示,希望实现小行星采样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并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

  科学目标方面,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韩思远表示,天问二号探测器搭载了11台科学载荷,将对目标天体的地貌、物质组分、内部结构、可能存在的喷发物以及轨道力学等方面开展研究。

  “在取得小行星样品后,我们还将对样品物理特性、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等方面开展研究测定。”韩思远说,我们希望通过天问二号任务实施,能够在这两类小天体的认知、起源、演化等方面取得科学研究突破。

  怎么去?

  据了解,天问二号任务整个飞行过程复杂且精细,共包含13个飞行阶段,设计任务周期长达10年左右。

  其中,小行星2016HO3采样返回任务共分9个阶段。完成发射后,天问二号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随后探测器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交会段、近距探测段,并在近距探测段“边飞边探、逐步逼近”,对小行星开展悬停、主动绕飞等探测,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

  完成采样任务后,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并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此后,主探测器继续飞行,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任务。

  有何难?

  此前中国已成功实施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火星“绕、着、巡”探测,但天问二号任务主要针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开展探测活动,探测目标不同,也带来新的技术难题。

  一方面,科学家目前对于小行星2016HO3的自转速度、表面状态等具体情况尚存一定不确定性,这为天问二号任务带来艰巨又复杂的挑战。韩思远表示,对此,工程将采用“边飞边探边决策”的策略,以应对目标天体特性不确定等难题。

  另一方面,不同于月球采样和火星着陆,小行星附着与采样是在弱引力条件下进行。韩思远指出,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判断,小行星2016HO3的平均直径约41米,几乎处于零重力环境,加之小行星处于高速自转状态,探测器需在这种复杂条件下,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稳定附着及采样,任务难度巨大。

  此外,天问二号任务距离跨度大也为其增添挑战。完成小行星采样任务后,天问二号主探测器还将与返回舱分离,花数年时间飞往主带彗星311P。小行星2016HO3距离地球约1800万至4600万公里,主带彗星311P距离地球约1.5亿至5亿公里。韩思远称,距离地球远、多目标探测、任务周期长,对轨道设计、能源管理、智能控制以及探测器工作状态的长寿命、高可靠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表示,国家航天局牵头实施天问二号任务,推动星际探测征程接续前进,迈出了深空探测的新一步。任务实施周期长,风险难度大,工程全线攻坚克难,协同攻关,确保了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期待天问二号按计划完成各项探测任务,取得更多原创科学成果,揭开更多宇宙奥秘,增进人类认知。(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甘肃夏河山火明火已扑灭 现场已无烟点

加快推进绿色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数字技术的介入为生态治理全流程提供支撑,让精准识别、实时追踪环境数据成为常态,让及时研判、系统解决生态问题成为现实。从海漂垃圾重点监测、空气质量精准研判,到指挥中枢部署工作“点对点”、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无纸化”,福建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依靠海量数据与强大算力,不仅能够高效监测、主动预警,还具备了科学分析、有效应对的功能,为生态环保工作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来了更多帮助;在湖北石首,天鹅洲保护区内的水温、溶氧率、江豚进食量等数据被采集汇总到智慧生态保护系统中,助力动物保护更加精准高效……数字化、智能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路径。面向未来,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畅通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互动渠道,集聚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力量和智慧,推动形成网络化、开放性的多元协同治理格局,把数字技术贯通于监测评估、监察执法等生态环境全业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作中,不断丰富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场景。

Sora卖课乱象:一毛钱“教程”诱惑收割小白

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十项出入境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十项措施”)实施满百日。据厦门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统计,自今年1月1日至4月8日,该总站累计查验出入境台胞近46万人次,为4200余艘往来闽台船舶提供7×24小时全天候通关服务,同比分别增长约277%、82%;累计为9400余名台胞办理快捷通关采集备案,让台胞往来闽台更加便捷,推动两岸交流持续热络。

自然资源部:1-2月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6.7万公顷

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建设城市名单的广州市,已将“适儿化”改造融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美丽乡村及各类单元一同建设、改造,完成党群中心、社区公园等各类公共空间和设施适儿化改造共190个,完成公园、绿地、图书馆、体育场所、医院、学校、公交站场等400多个场馆适儿化改造,建成儿童友好通学路83条、儿童友好碧道35条。

第九届中国国际矿业展览会将呈现矿山行业新技术、新产品

作为餐饮老字号,全聚德在“人”的方面具备深厚的优势积累,通过持续推动在“人”的方面的优势释放,与消费者展开深度沟通与互动,为老字号品牌“代言”,多维度讲好品牌故事。据介绍,首先,全聚德做好挂炉烤鸭“非遗技艺”有序传承,并于2023年公司“159周年”庆典活动上为第七代传承人“授牌”,储备烤鸭技艺人才,保证老字号烤鸭菜品持之以恒的高水准。2023年10月,公司荣获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2023中国首届烤鸭技能烹饪大赛”颁发的最高奖项“传统挂炉烤鸭优质奖”,再度体现出人才方面的优势,极大提升老字号的市场号召力。其次,全聚德通过品牌IP“萌宝鸭”及“萌宝星厨”打造品牌IP传播体系,采取线上视频+直播、线下巡演+教学的形式,向年轻一代消费者传递老字号非遗技艺、深厚历史积淀,传播品牌文化。特别是在系列动漫短视频《做讲究的中华美食》大获成功,赢得小朋友们广泛喜爱的基础上,全聚德继续围绕“全聚德百年传承”“中华美食”等主题展开新作,包括与网络热门漫画主创团队“我是不白吃”进行战略合作,相互赋能助力非遗传承。再次,全聚德掌门人周延龙还亲自上场,通过直播带货、校园讲课等多种形式展示老字号国家级非遗技艺,讲述品牌故事,发挥出唱响老字号品牌的“火车头”作用。

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 黄之锋被判56个月

澳门特区政府身份证明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147个国家或地区同意给予澳门特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待遇,当中囊括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